贊助商鏈接 |
江文龍說,17年里,自己堅持做著三件事:種樹、收養(yǎng)孤兒、幫助村民。
2001年至今,江文龍在當地種植了360余萬株桂花,讓一片片污染土地桂花飄香;他先后收養(yǎng)了10名孤兒,如今都已成家立業(yè);他手把手教農民育苗技術,先后捐贈價值600多萬元的苗木給村民,用來發(fā)展苗木產業(yè)。
日前,在分宜縣分宜鎮(zhèn)水北村,記者見到了江西省新余仙女湖景笙林業(yè)綜合開發(fā)有限公司董事長江文龍。
種樹360余萬株
江文龍出生在臺灣南投,自幼跟隨父親學習苗木繁育技術。43歲那年,江文龍離開臺灣,來到四川成都種樹。“成都的土壤很肥沃,但是租地的價格很貴,一畝地要2000元,難以承受,就沒有大規(guī)模發(fā)展。”江文龍說。
2001年9月,江文龍來到新余市分宜縣昌田村,瞄準了這里的荒山荒坡。由于重金屬污染嚴重,這里的土地一直荒著,江文龍以每畝每年10元的價格租下830畝荒山,承租期為50年。不久,江文龍就發(fā)現,這里的氣候和土壤都非常適合種植丹桂,這讓他看到了商機。當年,他就種下8萬株丹桂,現在這些樹的胸徑都在16厘米以上。2003年,江文龍在分宜縣水北村又租下4500畝受污染土地,栽植了65萬株丹桂。
種樹的日子很辛苦。沒有房子,江文龍就用幾根杉木桿搭起一個棚子,外面用塑料薄膜一裹,剪一個口子就是窗戶;沒有床,就在地上鋪一層小石子,蓋一層稻草,然后再鋪上草席。每天,江文龍帶著民工們在山上整地、挖穴,指導他們起苗、運苗和栽植。
“這些年,我在新余種了這么多的樹,已經把這里當成了家。”江文龍說,“江西省林業(yè)廳和當地政府為我解決了許多問題。省林業(yè)廳累計給我項目資金270多萬元,去冬今春還專門派人協(xié)調,幫我解決了部分苗木地誤劃為公益林的問題,現在苗木可以正常銷售了。8月9日,我專程到省林業(yè)廳致謝,并贈送錦旗。當地的群眾與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。”
目前,江文龍在新余市已建成2.16萬畝丹桂基地,種植丹桂360多萬株,產值在14億元以上。
收養(yǎng)10名孤兒
2001年冬天的一個上午,江文龍在昌田村察看自己租賃的一片荒山時,發(fā)現了住在山上草棚里的一戶人家。草棚內,女主人躺在床上奄奄一息,7個小孩圍坐在火堆旁取暖。當天,江文龍就把女主人送到縣人民醫(yī)院治療,代交了3000元的醫(yī)療費,但因是肝癌晚期,一個月后女主人不幸去世。江文龍后來了解到,這戶人家是云南省昭通市遷居來的陳姓一家,夫妻倆一直在林場做臨時工維持生計。男主人2000年6月因病去世,留下患病的劉紅珍與7個小孩相依為命,最小的陳英9歲,最大的陳軍16歲。
劉紅珍去世后,無人料理后事,江文龍便與陳軍一起,把劉紅珍安葬在山上的一棵大樹下。江文龍?zhí)匾庠趬炆戏帕藟K大石頭,并告訴他們兄弟姐妺:“要記著這塊大石頭,日后便可以找到你們的母親。”
2002年5月,江文龍出資5萬元將陳軍兄弟姐妹住的草棚拆除,新建了5間平房,為他們送去糧油,添置了電飯煲等一些生活電器。“沒想到這一群小孩生活不能自理,我只能把他們全部接下山來與我同吃同住。”江文龍說。安排好他們的衣食住行,除了老大陳軍和老二陳兵,江文龍把另外5個小孩全部送到村小學讀書。“小孩應該多讀書,哪怕是能夠多認得幾個字也好。”江文龍說。
之后的幾年,江文龍又陸續(xù)收養(yǎng)了晏斌斌、晏松、劉海等3名孤兒,并把他們送進學校。江文龍還傳授他們丹桂栽植技術,讓他們掌握一技之長,自食其力。如今,10個孤兒中有3人大學畢業(yè),全部有了各自的工作,且都已成家立業(yè)、生兒育女。
在江文龍的家里,他指著一張全家福對記者說:“剛來分宜縣的時候是我一個人,現在我們這一家有23個人了。”
向村民無償供苗
江文龍自己建基地種植丹桂,還將技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當地村民。剛開始,村民不了解種植丹桂的經濟價值,江文龍在昌田村的600畝丹桂基地就成了示范點?吹降す饛V闊的市場潛力后,來找江文龍要求栽種丹桂的村民絡繹不絕。江文龍便與他們簽訂代種包收協(xié)議,免費提供丹桂幼苗,并包送到栽植點,村民負責土地、撫育、施肥、剪枝等管理工作,等到丹桂胸徑達到10厘米后,按每株500元的價格統(tǒng)一收購,既緩解了村民購買苗木的資金難題,又解決了他們的銷售問題。
如今,江文龍已帶動周邊村民種植丹桂1600余畝,涉及林農2000余戶。今年55歲的廬堂村古嶺村小組盧根生,長年跟隨江文龍,學到了一整套苗木培育管理技術。2011年春,盧根生租地20畝種植桂花,江文龍無償提供30萬株價值近100萬元的丹桂苗給他。“江文龍先生對有能力種植桂花的農戶都會無償提供苗木和技術服務。”盧根生告訴記者。
2003年,當田村的張早生開始種植丹桂,江文龍不僅給他提供苗木,還教他丹桂扦插技術,每年培育苗木20萬株以上,已賺到200多萬元。“這些年來,江文龍先生先后捐贈價值600多萬元的苗木給村民發(fā)展苗木產業(yè),是我們的恩人。”張早生說。
江文龍還長期雇請130多名當地村民在基地務工,讓他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(yè)。“這些農民年紀較大,又沒有多少文化,在我基地上做事,每月都有2000多元的工資。”江文龍說。
在水北村生活的這些年,江文龍和當地村民結下了深厚感情。村民遇到急事難事,他總熱心相助。逢年過節(jié),他都會帶上禮品或現金,去敬老院看望老人。他的名聲傳遍十里八鄉(xiāng),村民都喜歡和他交往。“我是臺灣人,更是中國人。一個人活著,就是要更好地幫助別人。”江文龍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