贊助商鏈接 |
盛夏時節(jié),走進秦嶺深處的木王國有林場,綠樹成蔭、野花盛開、鳥鳴陣陣……一片片森林給秦嶺披上厚厚的綠裝,舉目望去,“綠濤”起伏,無邊無際。
“秦嶺森林的80%都是天然林,保護秦嶺就要先保護天然林。”木王國有林場場長鄭自君告訴記者,“一棵樹長大不容易,如果發(fā)生火災,該有多少樹遭殃啊,這種損失幾十年也補不回來!”
在林場堅守27年的護林員齊昌君,一直把森林防火當作頭等大事,幾乎每天都會上山巡護,不讓任何人攜帶火種上山,到了防火期,便在附近村民家中進行防火宣傳,逐戶簽訂防火協(xié)議。
在一個個恪盡職守的護林員堅守下,木王國有林場的16.29萬畝國有林連續(xù)31年未發(fā)生一起森林火災。
對于森林,火災是看得見的危險,病蟲害則是“隱形殺手”。
2016年以來,木王國有林場受到松材線蟲和小蠹蟲危害,近8萬畝松林面臨毀滅性災難。林場職工克服重重困難,踏遍溝溝岔岔,利用誘捕、飛防等各種措施,成功遏制住病蟲害蔓延勢頭,維護了秦嶺南麓的生態(tài)安全。
護林造林,讓秦嶺綠色越來越濃
陜西天然林保護工程實施20余年來,秦嶺天然林面積增至355萬公頃,森林覆蓋率提高了13個百分點,達到69.65%,森林蓄積達2.7億立方米。
秦嶺作為中央水塔,孕育了長江第一大支流漢江。多年來,陜西通過長江防護林建設,使工程區(qū)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,自然災害明顯減弱,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顯著改善。
7月6日,記者來到丹鳳縣。丹鳳縣地處長江二級支流丹江源頭區(qū),全縣長江流域面積2325.4平方公里。走進丹江邊的棣花鎮(zhèn)棣花村,只見山腳下綠色防護網(wǎng)整整齊齊,山坡上油松側柏密密麻麻。
在棣花村植樹造林,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“當年山上沒有土,裸露在外的是堅硬的石頭,得用風鎬才能鉆出坑,并且山體異常陡峭,最大坡度達60多度。我們是在山上建立了滑道,才將樹苗和土運上去,這片林子我們下了不少功夫。”丹鳳縣林業(yè)局李小弘介紹。
“記得小時候,棣花村附近山上石頭裸露,看起來光禿禿的,一下雨丹江就變黃了,F(xiàn)在不管晴天還是雨天,丹江都是一汪碧綠,鳥兒和魚兒也越來越多。”丹鳳縣居民劉夢夢如是說。
截至2019年,我省長江防護林工程建設共完成了人工造林29.44萬公頃。工程區(qū)森林覆蓋率由工程實施前的39.3%提高到2018年的65.2%。
除天保工程和長防工程外,陜西還有一個重要的植樹造林工程——退耕還林。
漢濱區(qū)瀛湖鎮(zhèn)東坡村,臨近瀛湖,土地貧瘠,群眾歷來靠天吃飯、廣種薄收。新一輪退耕還林實施后,東坡村根據(jù)當?shù)厍闆r,近1400畝退耕地全部由東興種植農民專業(yè)合作社種上經(jīng)濟林。
“退耕還林不僅增加了我們的收入,也使村里的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變好了很多。曾經(jīng)遇雨就渾的河水如今都能捧起來直接喝了。”東坡村村民曹文成激動地說。
2014年至2019年,秦嶺地區(qū)退耕還林170.02萬畝。大規(guī)模退耕還林使秦嶺地區(qū)國土綠化步伐明顯加快,森林覆蓋率快速提升,涵養(yǎng)水源作用不斷增強,確保了一泓清水永續(xù)北上。五年來,以秦嶺為源頭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為北京、天津等地供水258億立方米,受益人口接近6000萬人。
木欣欣以向榮,泉涓涓而始流。如今的秦嶺,綠意盎然,魅力十足!
“秦嶺森林的80%都是天然林,保護秦嶺就要先保護天然林。”木王國有林場場長鄭自君告訴記者,“一棵樹長大不容易,如果發(fā)生火災,該有多少樹遭殃啊,這種損失幾十年也補不回來!”
在林場堅守27年的護林員齊昌君,一直把森林防火當作頭等大事,幾乎每天都會上山巡護,不讓任何人攜帶火種上山,到了防火期,便在附近村民家中進行防火宣傳,逐戶簽訂防火協(xié)議。
在一個個恪盡職守的護林員堅守下,木王國有林場的16.29萬畝國有林連續(xù)31年未發(fā)生一起森林火災。
對于森林,火災是看得見的危險,病蟲害則是“隱形殺手”。
2016年以來,木王國有林場受到松材線蟲和小蠹蟲危害,近8萬畝松林面臨毀滅性災難。林場職工克服重重困難,踏遍溝溝岔岔,利用誘捕、飛防等各種措施,成功遏制住病蟲害蔓延勢頭,維護了秦嶺南麓的生態(tài)安全。
護林造林,讓秦嶺綠色越來越濃
陜西天然林保護工程實施20余年來,秦嶺天然林面積增至355萬公頃,森林覆蓋率提高了13個百分點,達到69.65%,森林蓄積達2.7億立方米。
秦嶺作為中央水塔,孕育了長江第一大支流漢江。多年來,陜西通過長江防護林建設,使工程區(qū)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,自然災害明顯減弱,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顯著改善。
7月6日,記者來到丹鳳縣。丹鳳縣地處長江二級支流丹江源頭區(qū),全縣長江流域面積2325.4平方公里。走進丹江邊的棣花鎮(zhèn)棣花村,只見山腳下綠色防護網(wǎng)整整齊齊,山坡上油松側柏密密麻麻。
在棣花村植樹造林,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“當年山上沒有土,裸露在外的是堅硬的石頭,得用風鎬才能鉆出坑,并且山體異常陡峭,最大坡度達60多度。我們是在山上建立了滑道,才將樹苗和土運上去,這片林子我們下了不少功夫。”丹鳳縣林業(yè)局李小弘介紹。
“記得小時候,棣花村附近山上石頭裸露,看起來光禿禿的,一下雨丹江就變黃了,F(xiàn)在不管晴天還是雨天,丹江都是一汪碧綠,鳥兒和魚兒也越來越多。”丹鳳縣居民劉夢夢如是說。
截至2019年,我省長江防護林工程建設共完成了人工造林29.44萬公頃。工程區(qū)森林覆蓋率由工程實施前的39.3%提高到2018年的65.2%。
除天保工程和長防工程外,陜西還有一個重要的植樹造林工程——退耕還林。
漢濱區(qū)瀛湖鎮(zhèn)東坡村,臨近瀛湖,土地貧瘠,群眾歷來靠天吃飯、廣種薄收。新一輪退耕還林實施后,東坡村根據(jù)當?shù)厍闆r,近1400畝退耕地全部由東興種植農民專業(yè)合作社種上經(jīng)濟林。
“退耕還林不僅增加了我們的收入,也使村里的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變好了很多。曾經(jīng)遇雨就渾的河水如今都能捧起來直接喝了。”東坡村村民曹文成激動地說。
2014年至2019年,秦嶺地區(qū)退耕還林170.02萬畝。大規(guī)模退耕還林使秦嶺地區(qū)國土綠化步伐明顯加快,森林覆蓋率快速提升,涵養(yǎng)水源作用不斷增強,確保了一泓清水永續(xù)北上。五年來,以秦嶺為源頭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為北京、天津等地供水258億立方米,受益人口接近6000萬人。
木欣欣以向榮,泉涓涓而始流。如今的秦嶺,綠意盎然,魅力十足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