贊助商鏈接 |
日本晚櫻的管理養(yǎng)護:
1、經常進行噴霧,保持葉面濕潤是成活的關鍵。在氣溫高的中午噴霧次數更要多,間隔時間要短。夜間及早晨有露水時可以不噴,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90%以上,蛭石濕度保持在58%至60%。在生根之前一定要達到這個指標,特別是在形成愈合組織之前更應注意。5月上旬,要設遮陰棚以防烈日暴曬。當塑料棚內的溫度超過35℃時打開棚兩頭進行通風,待溫度降至27℃后再密封好。天氣過熱,可在塑料棚外噴水,既能降溫又可避免噴水過多導致蛭石含水量過大。
2、移栽時間與方法
當插條根系長到6至8厘米時及時移栽。過晚移栽,插條根系會變褐腐爛,葉片也逐漸變黃。這是因為蛭石只能保溫、保濕、通氣,起催根作用,但沒有營養(yǎng)物質供插條繼續(xù)生長。另外,對于根少或只生愈傷組織未生根的插條應保留在苗床中,待根長好后再移栽。
創(chuàng)造一個適于扦插苗繼續(xù)生長的環(huán)境是保證移栽成活的關鍵。應選擇肥沃不積水的地塊,做長8米、寬0.3米的南北向畦,摻入沙壤土深翻30厘米,再覆上2厘米厚的沙壤土。整平畦面,每畦栽一行,株距30厘米。將插條的根系連同周圍蛭石一并放入定植穴中,用沙土蓋滿穴。不要用力按壓,以防折斷嫩根。隨即用水灌透畦面,并在上面搭1.2米高的遮陰棚。每天噴霧2至3次,保持葉面濕潤,地面經常澆水,見干見濕。這樣移栽的苗子不緩苗,成活率高,生長正常。
3、種植培育
1)、種子培育——種子少
2)、枝條扦插生根——梅屬植物扦插難以生根,可能原因與休眠枝條中惰性物質的積累有關
3)、非試管快繁技術
4、病害蟲防治編輯
(1)根瘤。喊l(fā)病時,植株根部出現瘤狀物,形態(tài)各異,大小不一,顏色為褐色至深褐色,表皮粗糙常出
現龜裂狀,發(fā)生的部位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根頸部或砧木與接穗結合處。植株受侵害后常表現為生長不良,植株矮小。
防治方法:將受害植株掘起,沖凈泥土,將根在1%的硫酸銅溶液中浸泡5~8分鐘,浸泡后進行沖洗,然后再栽植;將瘤狀物切除,并在傷口涂抹0.1%升汞溶液,再進行栽植。
(2)炭疽。喊l(fā)病初期幼嫩葉上著生有圓形病斑,病斑愈合后可形成穿孔,6月份以后葉片變硬,葉面上病斑粗糙,為褐色不規(guī)則狀病斑。發(fā)病嚴重時,可引起大量落葉,并引起枯芽。
防治方法:用70%代森錳鋅可濕性顆粒1000倍液或50%多菌靈可濕性顆粒500倍液、50%退菌特可濕性顆粒1000倍液交替噴施,連噴3~4次,每次間隔7~10天;發(fā)病期禁止對植株進行葉片噴霧。
(3)褐斑穿孔病:發(fā)病時,葉部初起著生有灰褐色圓形小點,隨著病情發(fā)展逐漸形成直徑3厘米左右圓形斑,病斑邊界清晰,外部是紫褐色,中部白褐色,帶有輪紋,病斑枯死脫落后形成不規(guī)則的穿孔。
防治方法:發(fā)病后可噴施50%加瑞農1000倍液進行防治,每10天一次,連續(xù)噴3~4次,可有效控制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