贊助商鏈接 |
據池州日報消息,古樹名木是自然的饋贈,是前人留下的寶貴資源。據調查,池州市現有古樹群落16處,三級以上保護古樹48科93屬141種3955株,其中樹齡達1000年的青陽“檀公古樹”入選“中國最美古樹”,全省僅3棵古樹獲此殊榮。
一直以來,池州市高度重視古樹名木保護工作,多措并舉留住鄉(xiāng)愁情思。開展古樹名木資源普查,建立資源檔案,運用“互聯網+”等現代科技手段,將3955株古樹名木信息錄入全國管理系統,實行掛牌保護,統一制作“身份證”,載明學名、科名、樹齡、管理人、養(yǎng)護措施等信息,動態(tài)更新古樹名木生長因子、保護現狀。
堅持專人、?睢<、專檔“四專”保護,每年投入110萬元專項資金,用于古樹名木資源調查、認定、保護、養(yǎng)護、搶救以及宣傳教育、人員培訓,每年聘請安徽農業(yè)大學、林業(yè)大學13位教授對古樹名木開展“巡診”,出臺古樹名木認養(yǎng)細則,1018株古樹名木“老有所依”。
開展170輪古樹名木“健康檢測”、“專家會診”,“一樹一策”制定保護方案,逐樹落實防蟲、護坡、筑欄、修補、支撐等措施,延長古樹壽命。對13種163株古樹名木實施保護復壯工程,對樹齡在300年以上的古樹實施越冬期搭架保護,運用“古樹受力檢測系統”實時聯網監(jiān)測樹干受壓情況。
修訂出臺《池州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辦法》,對古樹名木定義、認定、養(yǎng)護、管理及法律責任作出詳細規(guī)定,實行屬地管理、分級保護,明確林業(yè)、交通等6部門保護管理責任,禁止砍伐、擅自移植、刻劃、釘釘等損害古樹名木行為。
利用政府網站、新聞媒體廣泛宣傳和舉辦古樹名木科普講座、攝影大賽、編印畫冊等多種形式,大力宣傳古樹名木保護的重要意義,營造全社會愛綠、護綠的濃厚氛圍。
推薦閱讀:新疆楊